返回

吴公保被评为2017年上海工匠

时间: 2017-09-05


    吴公保同志1959年5月出生,1979年参加工作,1994年11月入党。19岁进静安装饰公司,木工学徒,跟着师傅学习木工技术。刚开始,由于自己还很年轻,总觉得做木工很枯燥,没有前途,因此没有耐心,后来师傅就教导吴公保,要沉下心来,安心学习技术,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掌握木工技术里面的诀窍。

    一、认真学习技术,提升工作能力。

    结合师傅多年的工作经验,吴公保对钻研木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认为学习木工技术,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克服好高骛远的心态,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把木工工作做实、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技术才能提高。由于他的刻苦钻研、一丝不苟,二十来岁的吴公保凭借过硬的木工技术,在同行中已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木工技术得到了行业专家的一致认可,通过考核,他率先满师。吴公保热爱自己的岗位,从一名基层木匠,不断钻研专业技术,业务水平也不断提升,在他的努力下,逐步成长为一名工程师,工作岗位也得到了提升。领导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他的角色从自己一个人做,转变为带着团队一起做,在此过程中,他非常珍惜每次项目施工的机会,以此作为他学习技术和提升能力的舞台。

    二、加强技术钻研,提高技术能绩。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0年如一日,他视木工技术为一种修行,穷尽一生磨练技能,筑就自己的梦想。

    在大家眼里,历史建筑修缮只是一个技术岗位,风吹日晒、默默无闻,但是对于吴公保而言,却是对保留保护建筑修缮事业的无限热爱,在他身上体现的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质。那些老旧砖瓦砌筑、亭台楼阁,在外人眼里是一种历史和景观,对吴公保而言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挖掘、考证、解读和研究。

    2008年6月,位于老成都北路上中共二大会址启动了新一轮改造和修缮,这个大项目交给了吴公保团队。这次,他们遇到了一个难啃的“硬骨头”。纪念馆为两层楼石库门建筑,根据设计图纸,序厅必须打通一二层楼,提升整体高度,使参观者视野开阔。由于二大会址属于石库门砖木结构,每个房间均由柱子受力支撑二楼,如果受力柱拆除,已有90多年历史的这幢老建筑将面临倒塌的危险。当时,就连负责该项目的著名设计院都拿不出解决办法。吴公保和同事们一起足足商量了两个星期,终于拿出一套可行方案。他们通过三管齐下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首先,在南北承重墙加柱子;其次,加局部剪力墙分解受力;另外,采用地下补桩夯实地基。三管齐下的方案最终啃下了“硬骨头”,也创造了上海第一的纪录。如今,当吴公保和他的团队再次走进二大会址的序厅,一面火红、宽大的党旗映入眼帘,党旗前,共产党人群塑栩栩如生,整个序厅显得庄严而凝重,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啊……2013年3月5日,二大会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公保在工作上处处体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活中的吴公保却是勤俭节约,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勤俭之家。由于他掌握了一手熟练的木工技术活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结婚时的家具是自己亲手打造,婚房自己亲自装饰。不仅如此,他还帮助同事朋友设计家具和装修房屋,在他们眼里,吴公保既是技术能手又是热心肠,奉献精神处处体现。

    三、热爱本职工作,追求工匠精神。

    吴公保始终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把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展示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良好情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自己的承诺,诠释爱岗敬业的内涵,深深的感动并带动着周边的人。

    吴公保热爱保留保护建筑修缮工作,他把每一幢历史建筑都作为一部精彩的小说阅读,读懂这些“小说”需要深厚的文化阅历和专业功底。吴公保的手机里就收藏了很多著名建筑的照片,他每次外出旅游,都喜欢拍下各种古建筑的照片,回家仔细研究琢磨,抓住每一次机会,在实践中学习技术和提升能力。

    外滩被誉为万国建筑群,而其中,海关钟楼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修缮海关钟楼的过程,用“如履薄冰”四个字来形容都不过分。除了墙面粉刷等常规流程,小到大钟上的指针,都要重新油漆,“指针上油漆不是随便刷的,轻一点或者重一点,指针的精确度就会出偏差。”

为确保指针的精确度,他们先将油漆称好分量,干油漆是多少克?湿油漆是多少克?分量确认之后,再进行粉刷。点点滴滴中体现爱岗敬业的职业风采。

    吴公保就是一位追求把技术做成艺术的技术工匠,2010年始,他带领团队参加了地铁12#线南京西路站保留建筑拆解与复建工程,秉持着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执着精神,他刻苦钻研技术,在施工现场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工作中他坚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践行的淋漓尽致。在12#线南京西路站及张园配套开发项目中,丰盛里E幢(洋房)的复建项目开工,他带着项目团队对各类图纸进行会审及校对,并要求项目团队加强工程质量把控,现场施工人员根据保护建筑施工操作规程,对屋面、外墙、拱圈等修旧如故,细致入微,严格把控施工工艺手法,通过实践,丰盛里E幢(洋房)的复建得到业界权威人士及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肯定,这不仅对吴公保和团队营造技艺和保留保护修缮的工艺手法高度认可,更是对吴公保敬业奉献精神的高度肯定。

    从2000年开始,吴公保先后参与了外滩海关钟楼、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友邦大厦、浦江饭店、马勒别墅、愚园路608弄84号等优秀历史建筑全项目大修、延安中路913弄9号等优秀历史建筑全项目大修、陕西北路369号宋氏花园住宅(市级文物保护建筑)零星修理工程等等,通过大量的实践,吴公保在保留保护建筑修缮事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行业专家的一致肯定。由于自己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相关项目先后荣获上海市建设工程“红花杯”优质工程奖,吴公保先后多次评为静安置业集团先进员工、“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集团优秀员工、“静安工匠”。

    四、守护城市记忆,培育技术人才。

    吴公保同志就是这样,择一事终一生,他要一辈子将保留保护修缮进行到底,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目前吴公保所在的装饰公司是静安区唯一一家具有文物及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特色公司,为了将传统修缮工艺传承下去,弥补修缮工人普遍欠缺的历史建筑知识,公司创建了以吴公保命名的“吴公保工匠工作室”,他将以此为平台,通过高师带徒形式,组织参观考察、技术比武等途径,不断加强修缮工艺的技术培训,传承保留保护建筑修缮技术,形成完善的历史建筑修缮、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在守住这门技艺的同时,尽最大能力让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为此吴公保感觉肩上责任重大,但对保留保护修缮事业的未来信心满满。

    新的任务,新的征程。如今,东斯文里历史建筑修复工作将开启静安区新一轮保留保护建筑篇章,吴公保正带着他的团队,忙着跑历史档案馆、走访动迁居民,整个项目足有2万平方米,怎样把这个上海较大的石库门建筑群保护下来,留给后人,对吴公保团队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不久的将来,复建后的东斯文将以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将又是静安区一片具有历史文脉的保护风貌区,对此,吴公保充满信心,他将在新的征途上,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职工期盼,为静安发展谱写新的篇章。